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未来会 首页 分享 感悟 查看内容
分享
时间经验感悟大师独到的观点最好的建议生命的感动推荐的图书精彩的演讲

杨惠姗:没有生命挣扎,何来自在觉悟

2015-8-31   未来会

台湾琉璃工房创始人杨惠姗女士近日被摩根大通授予2015年度大师称号,与她一起获奖的还有5位在各自领域成就非凡的人。摩根大通称,杨惠姗是作为“中国现代琉璃艺术第一人”而当选。

杨惠姗、张毅夫妇1987年在台湾创立的琉璃工房,由一个小作坊成长为艺术领域世界知名文化企业。其众多琉璃艺术作品被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等20多个世界级博物馆收藏。

“为什么会选择琉璃?”从1987年起,杨惠姗、张毅夫妇就被无数次问起这个问题。

也难怪,一个金马奖最佳导演、一个最佳女主角,突然放下正在巅峰的电影事业,走入完全未知的琉璃世界,直接落到原点从零起步。这显然不是握有几分胜算的命运赌注——初创时,他们赔进全部积蓄,没有收手;押上爸爸和哥哥的房子,没有收手;最窘迫的时候,负债7500万元新台币。

背后的动力还是源于对中国文化的坚守。在日本访问的时候,一位日本资深琉璃老艺人曾告诉他们,玻璃粉脱蜡铸造技艺并非法国首创,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琉璃耳杯,其实是世界上最早的脱蜡铸造法。

他们说,当时只觉得“一巴掌打在脸上,这才是文化的震撼”。“我们对整个社会忽视传统深感不安,只有重视传统才会有尊严和将来。”之后,两人竭力收藏失落的古琉璃,为中国琉璃与世界现代玻璃艺术的交融,“烧钱如烧纸”地推广。

每一件琉璃作品都需要12道工序,6-8个月的精工细作,火里来、水里去,各个环节把握相当困难,而火候的把握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靠运气。这样一种材质也让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

这样“无常”的状态像极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让杨惠姗和张毅从中游走出人生百态,迸发出更大的灵感。

为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赶出最完美的作品,杨惠姗曾累得左耳失聪。1998年,张毅因劳累两度心肌梗塞入院。毁灭、重生、失序,像极了琉璃本身的状态,也显露了生命的本质。

正是这一次次的毁灭,夫妇二人在与琉璃的对话中,开始将生命的感悟融进创作,随心自由重塑,用生老病死的人生常态来探索生命的意义,随性自然地诉说生命的快意洒脱,表述生活的多样性,开展了一次次的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禅、生命与情感的对话……

来源: 未来会    评论:0   点赞(1)   分享到:
全部案例排行
  • 阅读数
  • 点赞数
  • 分享数
链接新浪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