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未来会 首页 创新 艺术创新 查看内容
创新
科技创新艺术创新商业创新思想创新融合创新其他

王澍:不是只有一个世界存在,第二个才是你的魅力

2016-9-22   未来会

也许你不一定了解他,但你一定知道北京鸟巢国家体育场、巴黎罗浮宫金字塔、悉尼歌剧院等著名建筑,而他的设计正是与这些作品齐名。他就是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第一位获得世界建筑学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的中国籍建筑设计师,也是继贝聿铭之后第二位获得该奖项的华人建筑设计师

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曾这样评价他:“他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象山校区3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实际上,在获得普利兹克奖后不久,王澍的又一个作品就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里悄悄崛起。

这是一个临水靠山的建筑,是用生土(用打地基挖出来的泥土)建造的,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夯土现代建筑。

王澍认为,这种尝试是“双向探索”,“既让城里人看到传统可以用很现代的方式存在,也能让乡村里的人感到自己的文化自信。我希望用建筑来打破中国城市和乡村的对立、隔阂。”

宁波博物馆

宁波博物馆所在地曾有30多个传统村落。在王澍要设计博物馆时,几乎所有东西都被拆除了,取代它们的是"小曼哈顿"商业区建设。

在王澍眼里,那里变成了一片几乎没有回忆的城市,而他所要做的,则是唤醒记忆。

从被拆掉的村落里,王澍找回600多万块废砖瓦片。这些超过80种不同尺寸、来自不同年代的旧瓦片,成了建造博物馆的原材料。王澍所采用的正是宁波当地濒临失传的"瓦爿墙"技艺。

王澍回忆,自从1988年第一栋50米高的建筑在西湖边上建起来,“这个城市就破戒了,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一场浩大的毁城运动就开始了。”王澍也说杭州其实很幸运,“我们现在至少还有一个西湖。其实在90年代就有著名的专家院士提议把西湖填平,或者在西湖上造一个大桥飞跨而过。”

“我一直觉得很困惑,这样的场景在中国的城市司空见惯。这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文化的国家在毫不痛惜地毁掉自己。更让我郁闷的是,我们几乎听不到愤怒。中国稍大一点的城市,文化全死了。”王澍激动地说,“整个社会对我们所谓的传统文化,可以说完全丧失了真实的情感。我们只是习惯把‘传统’这个词挂在嘴边,但传统对中国现代人应该说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王澍平常最大的兴趣,就是在中国的乡间寻找文化的真实。“在中国的传统里没有城市的观念,我们整个文化最美的东西是集中在乡村。我接触太多了外国人,他们认为这太美了,甚至认为整个世界都应该以此为模板,我们整个未来应该这样来讨论,因为你接近自然,你就有非常好的亲情关系,你就有非常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就能像诗一样、像画一样美好。”

事实上,王澍还曾入选《时代》周刊“2012年度百位影响力人物榜”,理由是“在一个世纪的老建筑可以在短短几天内消失的时代,王澍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建筑没有抛弃它的过去”。

"中国曾经是一个在城市和乡村遍布诗情画意的国家。"在王澍的描述中,中国古代的村落,建筑绝不是主体,它们大都被大树掩映着,或一半山水一半建筑,建筑完全融入自然之中。“东方建筑最重要的,是隐蔽在自然中。因此我的建筑也基本没有立面,几乎虚空,但内部复杂。这种复杂与自然的多样性相通。”

王澍曾自白:“我很多设计想法经不起严肃推敲,基本上是属于个人的一个顽皮的念头。也就是情趣。情趣能造就真正的文化差别。”他的作品就是要找到“生活在中国人自己的文化空间里的感觉”和“扎根于生活的朴素和自然”。

王澍说:“我比较早意识到,建筑师要对这个世界有一个自己的看法。我始终深信不疑的、支撑我这么多年思考和奋斗的其实就是我始终不相信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世界存在、只有一种时间存在,应该是有不同的世界和时间同时存在。只有第二个世界才是你的魅力。”



来源: 未来会    评论:0   点赞(2)   分享到:
登录  |   注册

最新评论

全部案例排行
  • 阅读数
  • 点赞数
  • 分享数
链接新浪微博
返回顶部